番外第12章 想总结叛乱成功规律的人都得完-《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李素担忧的这种情况,他身边的一些幕僚,当然也是有意识到。

    爆发新的叛乱,杀点人,这不过是一时的。虽然说人命也重要,但正所谓“丙吉忧牛喘而不问横道死人”,作为丞相,更要看对长远大计的影响。

    张松、桓阶这些幕僚,就安慰李素说:“丞相与陛下相交患难,二十年矣,陛下对丞相言听计从,无有不利。偶有失察,落下些纤芥之疾,也不至于让陛下动摇,丞相切勿过虑。”

    尤其张松跟随比较早,他是蜀地出来的,知道早年的情况,还补充分析道:“且移民实宽乡垦荒之策,至今已超过十年。

    当初在益州时,因益州未遭桓灵以来战乱,人口始终稠密。即使是益、滇分治之后,益州除汉中以外的核心腹地,依然有五百万人,每年都会移出二十万实陇西临洮、河西、或往滇南开拓永昌、哀牢,这不一直很顺利么?

    这次青、兖刁民闹事,那是当地的问题,不是国策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李素听完张松的宽慰后,觉得这事儿不可能这么揭过,依然沉吟不语。

    最后,还是诸葛亮博览群书,见多识广,以古鉴今,看到了问题的关键。

    他通盘复盘之后,提出了一种可能性:“恩师,学生以为,此次青兖豪强叛乱,或许背后有曹操当年的谋士余孽作祟。那些谋士也未必多有见识,但煽动没有远见的山中豪强,却完全可以做到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的这个说法,着实让李素眼前一亮,因为他完全没想过这种偏门的可能性,这怎么给诸葛亮想到的解释?

    “何以如此揣测?”

    诸葛亮拿出一本《后汉书》,侃侃而谈。这书还是李素老婆写的,李素自己却没有做到每一句都看透彻、见微知著。

    诸葛亮拿的是《光武帝纪》的下卷,翻到其中一处典故,指出道:“恩师应该知道,据《光武帝纪》,建武十五年时,也就是重新一统天下后的三年,光武帝曾经发动过一起彻查州郡度田造假的的行动。

    当时,光武帝也是希望解决大汉重新一统后,地方豪强依然隐匿战时藏下的田地、人口的行径。而且,建武十五年的这次度田中,也配套实施了一部分的移狭乡无地贫民、隐户至宽乡的措施。”

    (注:刘秀是建武十二年重新统一的大汉)

    诸葛亮说到这儿,先稍微停顿了一下,给李素一些时间反应,主要是让李素可以拿着书亲自对照一下记载条目。

    李素确认了书上所言后,抬头用眼神示意诸葛亮说下去。

    诸葛亮:“那次度田彻查后,对于此前州郡主动上报的上计吏造假情况严重的,都给了严惩,一度罢免、问罪、处决州郡官员十余人。而发现问题最大的地区,也是河北和青、兖,当地官员‘优饶豪右、侵刻羸弱’,造假严重。

    彻查后,当年冬季和来年春天,朝廷重新紧急委派了一批州郡官员、去接替被问罪造假官员的职缺。

    可随即在建武十六年秋,关东郡国大姓、群盗处处并起,青徐幽冀尤甚。光武帝之前刚刚任命上去接替被处死罪官的州郡长吏,也纷纷被这些叛贼所杀——

    到这一步为止,恩师有没有觉得情况和如今所遇颇为相似?如今,距离陛下重新彻底一统大汉,差不多也是两三年了,跟光武帝当初仗着一统后兵威度田检户的时机,何其相似?

    而光武帝当初,在建武十六年这次叛乱平息后,也再不敢提度田,从此大汉就和稀泥了百余年,从不敢全面查问豪强世家的隐户匿田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把话说得这么明白了,以李素的智商,当然立刻反应过来了。

    李素:“你是说,那些泰山、蒙山的反贼,或许也知道跟朝廷正面对抗,肯定会被灭杀,但他们赌的就是天下有识之士会‘以史为鉴’,只要他们扯旗,他们就觉得各地不服度田检户的豪强,都会群起而叛?

    只是因为他们消息闭塞,不知冀州、豫州等地已经被曹操残害过、世家豪强衰落,朝廷光复时,又再次削弱。所以青、兖豪强们这次不自量力的作乱,才没有得到其余各州响应?”

    没想到这些反贼,居然还敢“借鉴历史经验”。他们今天这么点破事就造反的胆子,原来来自于一百六十年前、刘秀时期关东世家豪强曾经成功过一次!有了成功经验!

    然后某些不自量力的土财主,也消息闭塞,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变化多大,觉得刘备重新得天下的过程,跟刘秀也差不多。

    所以当年能吓住刘秀的造反,如今可能也会吓住刘备。

    这些人,赌的就是“刘备也会忌惮历史经验,会借鉴历史上贤明先帝的处置办法,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,安抚为主”。

    居然,这世上还有“以史为鉴”鉴出来的造反,看来有时候历史读太好也不是好事。

    把这些因果捋顺后,李素当然不能忍:“他们既是想逼出一个与光武时史料相似的局面,那就断然不能让他们得逞!

    否则,将来岂不是愈发猖狂,只要是光武帝当年没办成的事情,咱以后也办不成了?只要一办,他们就会‘以史为鉴’,怎么挤兑光武帝,如今就怎么挤兑陛下!

    本来还想安抚宽宥一些,现在看来,对于‘懂得借鉴历史教训’的反贼,一定要从严从重!一个不留!反贼还想总结出历史规律?呵呵,在这方面,只要做了试图总结的动作,就只有族路一条!”

    诸葛亮又劝道:“为今之计,关键是要有人把这番道理,在陛下面前点破,让陛下也意识到不能给试图总结叛乱成功规律的人宽宥。不能让人总结出挤兑朝廷妥协的规律,必须恩威难测。

    只是这话也不能恩师去说,毕竟这是恩师的移民规划直接诱发的叛乱。学生也不适合开口,还要指望朝中公卿有明眼人,跟陛下分析。”

    李素想了想:“这次的事儿,我上书请陛下先削我两个县封地,就当请罪吧。奏表里我不会明说的,但相信朝中明眼人不少。看到这个请减封的表章后,荀公达应该会私下里提醒陛下的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一愣,也是暗叹恩师不想求人,居然这么直接粗暴。

    李素这个时候确实不好直接跟刘备建议任何处置国策,但他如果是请求减封认错,那还是很合适的,毕竟显得态度好。而通过这样的表表达一些暗示,刘备身边自然有公卿看得明白。

    他们也知道,丞相所受的信任,是不可能被根本动摇的,哪怕激起一次小叛乱,也就是反省一两年而已,最后不还是言听计从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