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就在几个兄弟单位的同志因为他的提前布局而忙到起飞的同时,常浩南本人也已经完成了立项后的一系列准备工作。 一般来说,研制工作到这个阶段才算是正式开始。 但常浩南操持的项目,却还是顺应了他过去的习惯—— 在预研阶段,就已经分配好了各单位任务,甚至开始对部分关键技术进行攻关。 因此,在AE1500/涡扇20立项后不到一个月,常浩南就召集其负责生产和测试的两个部门,进行了第一次样品生产研讨会。 当然,不是指整机样品。 甚至都不是部件级样品。 就算有系统开挂,一个月时间拿出完整设计参数还是太离谱了。 实际上,只能算风扇测试的一个前置任务。 不过,虽说是前置任务。 但难度却一点不低…… 会议室里,常浩南正坐在会议桌首位,侧着身子看向身后幕布上显示的叶片设计图。 “在设计中,我们尝试把相对弦宽提升超过40%,大幅提升风扇叶片气动效率,并增强了叶片刚性的同时,还削弱了高速旋转状态下的振动强度,从而在设计上去掉了叶身中部的凸台,降低了叶片外轮廓的制造难度……” “……” 然而,在他身前两侧,另外十几名技术人员却是面露难色—— 相比此前他们曾接触过的风扇设计,无论是涡扇9、D436还是PS90A,眼前这个方案都有着巨大的不同。 宽弦设计确实降低了外轮廓的制造难度。 但钛合金材料做大后弯后掠叶型,本身就意味着基础难度要上天。 还有这个将近40%的内部空心程度,是不是有点过于离谱了? 由于过大的空隙率,并且常浩南并没有激进地采用叶片预变形设计,因此为了保证强度,风扇叶片内部还设计了大量三角形的桁架。 更是数控加工过程中的噩梦…… 一番介绍结束之后,常浩南回过头,也看到了面前同志们为难的表情。 不过,他却反而露出一抹笑容: “都别苦着脸了……我知道这个叶片是各位从未接触过的形式,还会用到很多全新的技术和概念……但我也基本规划好了样品的生产路线。” 听到常浩南这么说,现场的气氛才总算放松了一些……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