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八章-《咸鱼格格靠运气躺赢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你别生气了,去歇着吧,我可盼了好久,要好好抱着你睡个好觉。”

    云瑶不知道胤禛以后会不会换位思考,只是她能做到的也只能这样了。

    他是大清的阿哥,能做到反思道歉已算难得,她也不能再要求更多。

    歇息好起床之后,待太阳不那么烈,云瑶与胤禛如以前一样,换了身粗布衣衫,去田间地头走动。

    他连走了几块地下来,斜着她冷笑道:“今年把蔬菜瓜果都种在了自己的地里,真是......,有了巴掌大块的地,要急着拿出来显摆了?”

    云瑶当没听到他的嘲讽,指着地里浓绿的花生苗,笑着问道:“爷,你认识这是什么吗?”

    胤禛还真不认识花生,他蹲下来看了半天,又拔了一株起来,看着根上结出的小果,半天后方迟疑地道:“这是长寿果?”

    “是呀,爷给的长寿果,妾身选了些种,也不知道以后收成如何。”

    云瑶接过花生苗来回翻看,数了数上面的小花生,不过才结七八颗,她顿时有些丧气,“结得太少,只光顾着长藤蔓了。”

    胤禛忙安慰她道:“没事,以前长寿果都种在山东沿海地区,估摸着京城气候土壤不一样,能结果就已经很不错了。”

    云瑶说道:“估计跟种子也有关系。

    东北那边老胡递了消息过来,说今年的水稻已经抽穗了,只稻穗比较短,估计产量也不会高。”

    胤禛牵着她继续走,笑道:“能在这个时候就开始抽穗,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,我记得县志上记载,等到地化冻之后再种,秧苗出得比较慢不说,还没有等稻子长成熟,天又冷了。”

    云瑶认真思索之后,斟酌着说道:“爷,关于种稻之事,妾身觉着种子一定要能抗寒,等到适应了当地的气候之后,估计才会慢慢好转。

    一年两年肯定没有成效,以后这件事就算成了,咱们也不会瞒着掖着,肯定会献给皇上,拿来惠及百姓。

    不如爷等秋收之后,把水稻的种植情况禀报给皇上,让朝廷出面去解决这个问题。”

    胤禛背着手慢慢走着,眉头拧了起来:“此事我得再好好想想,断不能乱交出去,不然最后反倒会被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弄没了。”

    云瑶不懂朝堂上那些官员之间的勾心斗角,胤禛这么说肯定有他自己的考量,她也就不再乱建议,拉着他去到了圆明园。

    雷金玉得到胤禛要去的消息,早等在外面迎接,见到他们前来,忙小跑着上前恭敬请安。

    胤禛听云瑶提过他几次,言语间对他颇多赞赏,以前他倒没察觉,此时不免多看了他几眼,见他外貌不过普通寻常,也没看出什么特别之处。

    等到进屋去见了烫样,对整个圆明园的布局与安排,胤禛才连连赞叹,最后不由得看了一眼云瑶,得意地想:“我的女人就是与众不同,眼光那是一等一的好。”

    云瑶不知道胤禛心中所想,在一旁与雷金玉细细商量着着修建的琐事。

    “现在天气热,让工匠们在早晚凉一些的时候开工,别顶着大太阳干活中了暑。

    我会让厨房熬些绿豆粥送过来,解暑的药汤也熬一些,每天大家都喝上两碗。

    还有我种在地里的西瓜,劳烦雷先生每天派人自己去摘,拿回来冰到井水里,等到大家歇息的时候,也能吃上一口解渴。”

    雷金玉对她的建议自是完全听从,尤其是她以前待下面做活的人也极好,笑着说道:“云格格,你待他们好,他们心里也清楚,做事也会更加上心。

    大家都也念着你的好,先前还跟奴才说,想来给你磕个头呢。”

    云瑶骇笑,忙双手乱舞拒绝道:“别别别,我真不敢当。

    这些都是爷的主意,我不过是照吩咐办事而已,让他们只用心做事就好。”

    胤禛含笑看了她一眼,没有出声拆穿她。

    雷金玉也嘿嘿笑着,顺着她的话又要跪下来给胤禛磕头。

    他也身手拦住了,如云瑶那般说道:“起来吧,无须这些虚礼,只管好好当差,爷也不会亏待你们。”

    在园子里转了一会,与雷金玉商议了一些修葺细节,两人便离开了。

    胤禛边走边侧头看着云瑶,笑着问道:“明明是你的主意,为何要安在我的头上来?”

    云瑶从来不要这些虚名,善待工匠们,不过是举手之劳,也是她做为一个人的本分。

    虽然她现在也会时常被称为主子,可那些主子的威风,在这些地方就不用拿出来了。

    再者,这些事传出去之后,她肯定会落下一个贤惠的名声。

    一个格格被夸赞贤惠,这种名声对她来说,不但没有实际好处,估计福晋又会杀来找她麻烦。

    云瑶笑着比了比自己的脑袋,说道:“妾身的头也不大,戴不了这么大的帽子。

    夸多了妾身也脸红,大家都是人,妾身做这些,也不过是人之常情而已。”

    胤禛愣了下,斜着她道:“经你这么一说,我戴了这顶帽子,好像头也开始发痒了。”

    云瑶被逗得大笑,拍着他马屁道:“爷不一样,爷是要做大事之人,现在这些让你头痒的帽子就先存着,等以后要用的时候再拿出来用。”

    胤禛心中一动,看着天边的夕阳,陷入了沉思中。

    如同云瑶所说,做大事的胤禛第二天就赶回了京城。

    康熙今年也没有搬到畅春园来避暑,直准备忙到九月,率领大军出发去了呼和浩特,再次御驾亲征噶尔丹。

    伤筋动骨一百天,太子因为脚还不方便,这次留在了京城。

    康熙带上了大阿哥三阿哥胤禛八阿哥,把成年皇子几乎全部捎上了。

    康熙对噶尔丹的残余势力,采取了围剿与劝降双管齐下的措施,写了劝降书大肆宣扬,又设置关卡,堵住噶尔丹潜逃的路。

    围剿还好,劝降对于噶尔丹来说根本不痛不痒,但对于噶尔丹的部下来说却十分有用。

    尤其他们被清军追着四下逃窜,人心就渐渐开始动摇了。

    康熙一直驻跸在呼和浩特,等着噶尔丹的投降,后来顺道又转去了鄂尔多斯,一边行猎一边胸有成竹等着。

    直到十一月底,康熙才等到了噶尔丹的亲笔手书,上面只提及了清,藏,喀尔喀之间过去的历史关系,并没有半点投降的意思。

    京城今年的雪来得晚了一些,到了十一月中旬才开始纷纷扬扬下起了初雪,一夜起来,整个庄子里都被积雪覆盖住了,天地万物白茫茫一片。

    到了冬天地里的庄稼只有还没有长出来的小麦,云瑶也彻底闲了下来,每天只管变着花样吃。

    老胡那边也递了消息回来,水稻的亩产,只有江南的一半。

    最后他还给云瑶捎了一小袋回京,让她尝尝种出来的新米。

    前世的东北大米,米粒细长,煮出饭来也颗颗分明,揭开锅盖就清香扑鼻。

    现在种出来的东北大米,与寻常江南米也差不多,云瑶更能断定,是稻种的问题。

    不过依照现在的水平,首先要考虑的是填饱肚子,而不是好不好吃的问题。

    云瑶决定把先前收起来的稻谷,筛选后全部留下来做种,等明年再对比下收成。

    她也盼着胤禛早点禀报给康熙,让康熙拿出银子来做这件事。

    不过云瑶看到了胤禛来的信之后,又打消了先前的念头。

    康熙只怕跟噶尔丹杠上了,银子如流水般花出去也在所不惜,最近肯定是拿不出银子来做别的事情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