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嗬!他可是够赶时代的潮流的,现在这个年代收红包,还是太不放开的京城,这真是够胆大的。 收患者家属红包,这事要是放在南方,真不算什么,南方很多地方私人诊所都有不少,兼职的医生就更多了。 在开放、市场的大环境下,很少有人能守住金钱的诱惑。 “你听谁说的?” “中院的刘大妈,她孙子拉肚子就找他要了两片药,后来问她要了二块。” 嚯!这事告诉我们平时不能随便得罪人,这一个不留神就可能给自己招来更大的麻烦。 不过,这刘大妈也真是的,一院子住的几乎都是医生,自家没管拉肚子的药,找别人不行吗?非要跑到前院找新搬来的。 本想套路新人,没有想到反被新人给套路了。 偷鸡不成蚀把米。 这大杂院里的喜怒哀乐,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的清,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者有,明争暗斗者也有,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。 跟明事理的人为邻幸福,跟小肚鸡肠的人为邻遭罪。 就这样老两口搬家的事,算是暂时搁浅,等这波流言蜚语过去再谈吧! 二月十四号,以中国人的思维来看这个日子,不过就是正月初九,再隆重一点昨儿个是七九,七九河开,天气变暖,河冰开化,从此北方的气温由冷转暖。 要是按西方的思维来看,这一天就不一般,用一句诗来形容:春天来了,万物复苏的季节,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荷尔蒙的气息! 再具体一点:随着湿润季节的来临,干涸的大地上,下起了瓢泼大雨,万物开始躁动。春天来了,又到了交合的季节。 二月十四号这个特殊的日子便敲响了春天的钟声。 这一天是西方的情人节。 对于洋节日,这几年很受国人追捧。对于这西方的情人节,早在民国的时候就得到一些知识分子亲赖。 不过那时候这一天可不叫情人节,其英文是Valentine'sDay(lover),很明显不是情人的意思,直译过来应该是只是个人名,译成瓦伦丁,或华伦泰。 谷飂</span> 至于为什么跟爱情扯上了关系,有好几种说法,而这几种说法除了一个是跟掌管爱情婚姻的神——约娜有关外,其他都跟瓦伦丁这个人有关系。 一种说法:瓦伦丁纪念日之所以成为“情人节”,其原因目前西方学术界有两种解释。 一种是由于古罗马的牧神节逐渐由已婚妇女企求牧神祭司鞭抽。 以治不孕之症演变成为情人互相祝福后,便与瓦伦丁节合而为一;另一种解释是古代人认为2月14日是百鸟发情择偶的开始,人们推鸟及人,便认为青年男女也应该在这一天择定佳偶,或者至少应互相致以最好的祝愿,表明心迹。由于这一天正好是瓦伦丁节,人们便沿用了瓦伦丁这个字。 久而久之,“瓦伦丁”这个字便成为“情人”的代名词了。 西方的情人节真正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中,还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,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我们具备了接纳外来文化的客观物质基础。“洋节日”也开始受到国人的宠爱。 但“洋节日”何其之多,在这些节日庆祝中,商家是最为敏感的一类人,他们善于捕捉商业机会,制造消费热点。 世界上有什么大事发生,这帮人最为灵敏。 仗还没有打呢,这帮孙子就出国避风头了。 以前一些不为一般人所知的节日,经过这商家的炒作,慢慢的就成为了逢之必过的大节,情人节的发展轨迹就是这样。 国内还有一个光棍节,这都是炒作起来的洋节日,这不是杰克玛的原创,这是在前人走过的路上,又再一次狠狠的踩了一脚。 南方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有年轻情侣过上了情人节,不过,现在还好大家对洋节都还十分克制,在前世的记忆里,好像在九二年之后,那才叫一个疯狂。 老百姓喜欢不说,就连口舌都亲自下场宣传,九几年的时候一支玫瑰花都能炒到三十几元。 前世可没少上这帮奸商的当。 回到现在,北方尤其是京城,现在也被那个吃鸡不要罢的坏老头给传染了。 他们为了招揽生意无所不用其极,搞了一个什么情侣套餐,情侣去吃还有优惠。 这就特别不要脸,用美食和优惠来制造商业噱头。 从去年他们在京城前门开业,两家便在快餐领域产生了竞争,这大半年多两家可没少斗法。 西昌快餐依托本土企业的优势,跟这个西方餐饮业的巨无霸,斗的旗鼓相当,未落下风。 第(2/3)页